龟鳖保护研究中心,位于海南师范大学龙昆南路校区,主体成员为海南师范大学龟鳖保护研究团队的师生,共100余人。其中在职在编的专任教师14人, 教授5人,副教授5人,具博士学位12人。其余为在站博士后,在读博士生、硕士生和本科生。另与国内外同行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欢迎所有对龟鳖类保护研究感兴趣的同仁加盟我们中心,保护这一神圣而重要的类群,使其繁荣昌盛,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生态文明建设共同努力。
本中心主要从事国内外龟鳖类的保护与研究。在保护方面,创建了国内外独具特色的龟鳖类博物馆和国内高校首家海龟救助站,开展了大量科学普及和文化传承工作;为我国海关、农业农村部、林业局及全国各省市开展物种鉴定及执法培训等社会服务活动,有效阻止了非法贸易。在研究方面,对我国三分之一以上的龟鳖类开展了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研究。揭示龟鳖类生态适应、濒危成因、致危机制及入侵威胁,推进我国龟鳖多样性的保护及外来入侵物种的研究。同时,开展野生动物多样性保护理念、法律政策、执法管理、体制机制设置等生态文明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研究。
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等20余项国家基金项目资助,在Science、Nature等期刊发表论文300余篇。获龟类保护国际奖—Behler奖、SOPTOM奖和海龟勇士奖,全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突出贡献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全国教科文卫体系统示范性劳模和职工创新工作室、海南省工人先锋号、海南省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等荣誉。
在我国龟鳖保护、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培养本、硕、博学生400余人,指导学生获国家级奖励11项、省级30余项,指导的学生团队被共青团中央等授予全国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称号。由本团队领衔创建的海南省生物多样性科技馆免费开放20余年来,已接待80余万社会各界人士参观,被科技部等评为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培训志愿者900余名,志愿服务时长10万小时,救助海龟500多只,“爱的龟途”海龟保护志愿服务团队先进事迹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等媒体报道300余次。
本团队成员作为负责人及学术骨干,在海南师范大学生态学科成功获批博士点、硕士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海南省生态学重点学科、热带岛屿生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及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生物学野外实践基地和海南省外籍院士工作站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